查看原文
其他

张辉 2018-06-02

昨天看了北京国际汽车展,今天谈一下有关电动车的话题。

电动车无疑是车展的一个热点,在全球从来不参加车展的 Tesla 打破惯例来参展,并且带来了 Model 3 的中国首秀。国内的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上汽,国外的捷豹、大众、奔驰等都带着自己最新的电动车参展。此外还有蔚来、威马、拜腾、奇点、小鹏电动等新造车势利纷纷亮相。一时间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仿佛电动车一夜之间就要走入百姓家,开启全面普及之旅。

今天我想从一个车主的角度做一个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1. 电动车的竞争对手是谁?

  2. 电动车普及的关键是什么?

电动车的竞争对手究竟是谁?

几乎所有的电动车发布会都会与其他电动车做对比,高端一些的与 Tesla 对比,讲性能的故事。普及型的讲性价比的故事。

但在我看来,电动车企之间没有绝对的竞争。因为即使是国家扶持的情况下,国产电动车总量也不过刚超过100万辆,相比整个传统燃油车超过2亿辆(2017年公安部数据)的规模,实在是不堪一提。如果电动车的总盘子依然保持在百万规模,那么无论哪一家在电动车的竞争中胜出,其产销量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电动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只有不断拿下燃油车占据的市场份额,电动车企才可以真正的做大。

但是,在目前的阶段,电动车仍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以绝大部分用户属于「不得已才买的电动车」—— 因为所在地限制燃油车发展的规定。极少数用户属于真正觉得电动车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好才买的电动车,比如 Tesla 的用户。

所以,任何新能源车企都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到底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如果属于前者,则需要大力控制成本,把价格做到越低越好(此外还有综合使用成本)。对于后者,重要的是「综合用车体验」要显著的超过传统燃油车。

电动车普及的关键是什么?

电动车能否普及的关键是:能否在与同级别的燃油车竞争中胜出?而不是单纯的看售价。因为一般情况下,跨级的产品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这就像 iPhone 和千元机从来没有竞争的理由一样。

在与燃油车的对比中,有一个「入门」的条件是续航里程。因为无论什么形态的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第一属性依然是「出行工具」,所以续航里程是核心的要素。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如果是将电动车用于日常生活场景,从用户体验角度讲,最核心的因素则是「充电时间成本」。因为汽油车每次加油的时间成本是5分钟左右,每次加油的续航里程是400-600公里,而加油站遍布城市和公路的沿线,所以在「补充能源」这一点上,传统燃油车的时间成本趋近于0。

但是由于电动车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的限制,导致电动车「补充能源」的时间成本非常高。电动车若想与同级别的燃油车做对比,必须首先跨过「充电时间成本」的坎。

假设充电桩遍布每个车位,无论家、办公室还是商场,任何车位都可以快捷方便的充电,则电动车的「充电时间成本」也是趋于0的,如果充电的基础设施达到这个标准,则电动车会顺利跨过「充电时间成本」这个门槛。

但是基于我国的现状,短期我们还无法预期有这样便利和普及的充电设施,所以我们必须另找出路,在「续航里程」上做文章。也就是说,在充电设施没有革命性发展的一段时间内,续航里程其实决定了你在每周花在充电上的时间成本。

流行的续航里程有两种工况标准,第一是美国制定的 EPA 工况标准,第二是欧洲制定的 NEDC 工况标准。同样是 Tesla Model X 90D,EPA 工况续航里程接近400公里,而 NEDC 工况里程大约是480公里,可见 EPA 相比 NEDC 要严格一些。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EPA 里程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的实际体验,是可以达到的里程。

我的Tesla Model X 90D NEDC续航里程大约是480公里,对应的EPA续航里程不到400公里。我每天上下班接近50公里,冬季最多开3天就得充电一次,夏季可以开4天,春秋季有可能开到5天充一次电。而我有固定充电桩,所以日常充电时间成本几乎为0(插拔还是有时间成本)。

我们做一个计算,假设一辆轿车NEDC里程为460公里,EPA里程最多不超过400公里。日常通勤场景充电一般到90%(超过90%之后充电速度不仅变慢,而且长期充的过满对于电池寿命不利),剩20%时得充电(电量太低时电池性能受限,每次用到很低再充电对电池寿命不利,而且你会有比较强烈的「里程焦虑」)。因此实际用到的里程是:400 x (1-10%-20%) = 280公里。不管你是否开车,冬季和盛夏每24小时汽车自然消耗20 公里左右的电量用于电池温控,春秋季在5公里左右。受限于冬季的低温影响电池活性,冬季续航里程再打个7折。综合算下来开,冬夏两季,平均每行驶150-180公里得充电一次,春秋两季平均每行驶250公里充一次电,这就是NEDC续航460公里的电动车在通勤场景的实际表现。

根据我的估计,电动车若想普及,必须跨过「充电时间成本」这个门槛。在日常通勤场景中,每周充电最多一次,长途场景中,每天途中最多充电一次。满足这个条件,靠单车能力的话需要做到EPA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对应NEDC里程超过570公里),目前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标准的量产电动车只有Tesla Model S 100D和Model 3 长里程版。

以上的分析很残酷,但也很理性。所有的新能源车,都要面对头号「大考」,表面看是「续航里程之争」,实际是「充电时间成本」之差。对普通用户而言,理解「充电时间成本」,就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买电动车,需要买什么样的电动车。如果在家里有固定车位,可以安装充电桩,则电动车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如果没有,则一定要考虑「充电时间成本」,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续航里程越长越好,具体的标准是:NEDC 工况里程最好能超过500公里,理想状况是达到600公里左右。至于60公里等速续航,还是忘记这个数字吧。


参考文章:克服电动车「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

前一篇文章:如何战胜「无力感」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16/365,爱上你的每一天!

我在「知识星球」(原来的「小密圈」)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这里已经汇聚1000多位朋友,请和我们在2018年共同成长:记录、分享、互助和共庆。希望你在这里能具体的学到:如何坚持每日锻炼、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怎样开始倾吐心声以及逐步开始实践投资。

回复「知识星球」了解如何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